第一週 | 1 | 健走杖運動簡介 (教室) | 認識北歐式健走、日式健走、不倒翁健走杖運動、以及各項健走杖運動的應用與效益,教大家如何調整、使用與保養健走杖。體適能前測(30秒起立坐下(下肢肌力)、2分鐘原地踏步(心肺耐力)、左/右單腳站立(平衡)),個別評估,設定目標。 |
第二週 | 2 | 北歐式健走技巧(瑠公公園) | 學習健走基本步法,調整健走姿勢,接著練習加大手臂擺盪跨大步以及借力使力的技巧。 |
第三週 | 3 | 多動的健康之道(教室、瑠公公園) | 平常怎麼活動才會健康?要走多快才是有效的?學習用科學的角度檢視我們的生活型態,透過手機app建立運動習慣,每天紀錄步數和運動時間。練習健走杖暖身動作。健走杖練習、調整姿勢、端正脊柱。 |
第四週 | 4 | 行動力保健(教室、瑠公公園) | 認識關節構造與關節炎肇因,學習保健關節以及預防關節炎的方法。使用健走杖改善上下交叉症候群。北歐式健走動作精熟:目標至少連續健走30分鐘。 |
第五週 | 5 | 防跌增肌保骨本(教室、瑠公公園) | 認識骨質疏鬆、骨鬆的原因及對人體的影響。認識平衡系統與平衡反應,練習健走杖的平衡感活動。 |
第六週 | 6 | 全方位健走杖運動(教室、瑠公公園) | 動態伸展(暖身)、北歐式健走、肩頸與腰背運動、平衡訓練、靜態伸展(收操)。 |
第七週 | 7 | 全方位健走杖運動(教室、瑠公公園) | 動態伸展(暖身)、北歐式健走、上肢/下肢肌力訓練、平衡訓練、靜態伸展(收操)。 |
第八週 | 8 | 全方位健走杖運動(教室、瑠公公園) | 北歐健走不同走法:弓步走、抬腳走、轉體走。 |
第九週 | 9 | 痠痛自救法(教室、瑠公公園) | 了解痠痛的成因,教你聰明使用滾筒、按摩球與筋膜槍,向痠痛說再見。 |
第十週 | 10 | 河濱公園健走(親情河濱公園至碧潭) | 學習正確的上下山姿勢,練習用健走杖上下緩坡與上下階梯的技巧。健走基礎動作與技巧檢視與調整,健走杖行進間肌肉律動練習。 |
第十一週 | 11 | 河濱公園健走(親情河濱公園至陽光運動公園) | 健走杖行進間肌肉律動練習,練習在不同地形上活用健走杖 。 |
第十二週 | 12 | 河濱公園健走(親情河濱公園至秀朗橋) | 健走杖行進間肌肉律動練習,練習在不同地形上活用健走杖 。 |
第十三週 | 13 | 河濱公園健走(親情河濱公園至碧潭) | 健走杖行進間肌肉律動練習,練習在不同地形上活用健走杖 。 |
第十四週 | 14 | 河濱公園健走(碧潭至陽光運動公園) | 健走杖行進間肌肉律動練習,練習在不同地形上活用健走杖 。 |
第十五週 | 15 | 河濱公園健走(中正橋至寶藏巖) | 健走杖行進間肌肉律動練習,練習在不同地形上活用健走杖 。 |
第十六週 | 16 | 小粗坑生態綠廊健走 | 健走杖行進間肌肉律動練習,練習在不同地形上活用健走杖 。 |
第十七週 | 17 | 廣興河濱公園健走 | 健走杖行進間肌肉律動練習,練習在不同地形上活用健走杖 。 |
第十八週 | 18 | 最佳健康生活家(教室) | 體適能後測。透過體適能後測了解肌力、心肺與平衡各項功能的狀態,驗收訓練成果,頒發「最佳健康生活家」。學員分享心得。 |